2018年第1期(总第12期)

【字体:

科研推广动态

一、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2018年全院工作会议胜利召开

2018年3月27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召开全院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主动适应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对农牧业科研创新的新要求,回顾总结2017年全院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

2017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工作成绩显著。 审(认)定了K88玉米、登科13大豆、蒙科4号大豆、牧科草木樨2号、乌拉特蒙古扁桃、农科1号木地肤等6个农作物和牧草新品种;在农作物种植、蔬菜加工、植物保护、家畜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草地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41项;获得专利13项;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加);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参加);部分成果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有成果为核心,依托自治区农业综合项目、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大批科技人员深入11个盟市62个旗县,建立了65个科技成果示范区、188个示范点,示范推广新技术73项。累计示范推广180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达1950万亩。在杭锦后旗、四子王旗开展院地共建示范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了2017年各项任务,推动了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当地农牧民增收;为奈曼旗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签订了“院地共建农牧业”合作协议,在食用菌栽培、肉羊新品种选育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打造巴彦淖尔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内蒙古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担当,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继续围绕全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新理念为引领,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瞄准国内和国际农牧业科技创新前沿,加强学科和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抓好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努力为内蒙古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发挥重要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为“中国设施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2018年3月25日,在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沈阳农业大学和中国温室网共同发起创办的“中国设施蔬菜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被聘为 “中国设施园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在设施农业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至今,先后建成12000 平米的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和8栋不同结构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温室。智能联动玻璃温室主要开展智能化集约育苗和科研试验工作,先后培育40余个叶菜类和56个果菜类蔬菜种苗,累计培育上千万株优质蔬菜种苗,推广到周边种植户和合作社,引领带动了包头市蔬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8栋结构日光温室的大周期数据分析,完成不同结构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的测试。其中“厚墙体”型日光温室综合表现良好,已在自治区多地规模化推广应用。智能温室和新型日光温室建成以来,先后接待职业农民、大学生、扶贫干部、企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次的参观实践,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同时,“包头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WEB站点和手机APP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本地区设施农业的自主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和自动化。

三、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助力农牧业转型升级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作为当地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领域的“主力军”,植根河套沃土和乌拉特草原,紧紧围绕“节本、提质、增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科学研究,以“聚焦农业转型升级、主攻产业技术瓶颈,聚力成果凝练转化、升级产业支撑服务”为总思路,集中精力对粮食、油料、蔬菜、牧草、肉羊5个产业技术和资源环境、生产装备配套2类生产技术展开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18年3月29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召开成果推介会,筛选近年来创新研究出的38项科技成果和25项种养殖技术向全社会进行推荐、推广,为当地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推荐的科研成果涵盖农业、畜牧、农机三大领域。其中,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青贮808”、河套有机小麦非人工控草精品化生产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减肥增效技术、河套灌区中重度盐碱地早覆膜滴灌抑盐种植向日葵技术、河套灌区葵前麦后闲田种植饲草燕麦技术、4ZXRKS-4型食用向日葵联合收获机、巴杜寒肉羊三元杂交组合筛选及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等科研成果,实用性、针对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广大科研工作者奋勇拼搏、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仅“十二五”以来,就审定各类农作物品种13个,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9项,获得专利6项,起草并获准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3项。这些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了从研发环节到生产环节的转化,有力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据统计,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巴丰5号”小麦新品种,在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示范推广108万亩,平均亩增产21.5公斤,总增产2332万公斤,累计总增收5361万元;推广“巴单25” “巴单28”玉米共317万亩,总增产20901万公斤,增加收入43099万元;马铃薯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示范推广1.6万亩,辐射推广12.2万亩,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效益48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3.6亿元以上;优质高产加工型番茄新品种“巴番1号”在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宁夏石嘴山市、甘肃酒泉市推广52.3万亩,平均亩产7吨,比对照增产1吨,亩纯收益1796元;高产向日葵“巴葵138” “巴葵118”在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示范推广120.1万亩,亩增产24.6公斤,新增收入3.4亿元;巴彦淖尔地区肉用羔羊快速育肥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累计增加羊肉产量515.8万公斤,新增效益2.1亿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为农牧民增加收入11.4亿元。

交流合作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巴彦淖尔市进行院市科技合作对接

为落实2018年1月17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签署的“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4月2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副院长白晨,院长助理、总畜牧师金海,总农艺师张建中,院长助理王新荣,相关处所负责人及部分专家赴巴彦淖尔市就院市科技合作相关事宜与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常志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理,副市长郭占江,市政府秘书长尹兆平等巴彦淖尔市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对接和交流。

根据双方签署的“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结合实际,按照需求紧迫性情况,确定了在小麦、甜菜、特色果蔬、肉羊、绒山羊、向日葵绿色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7个产业方面以边研发、边示范推广和第三方技术引进"三边"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建。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相关领域专家为首席专家,巴彦淖尔市相关科技专家为执行专家,自治区、市、县三级科技骨干共同参与,形成联合攻关专业团队,开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转化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现有自主科研成果。同时,为当地培养高水平后备科研和技术推广人才,把合作社负责人、产业带头人等农牧区重点群体打造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实现巴彦淖尔农牧业科技水平及其对产业支撑能力的整体提升。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以河套大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落在产业链,实惠落到农牧户。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