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总第7期)

【字体:

科研推广动态

一、2016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依托自治区农综项目自主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承担了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区直科技推广项目21项,总经费达445万元。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近百名科技人员积极深入到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等9个盟市的杭锦后旗、鄂托克旗、松山区、牙克石市等27个旗县区,建立了44个科技成果示范点,示范推广了小麦品种“农麦2号”、马铃薯品种“康尼贝克”、向日葵品种“科阳1号”、亚麻品种“内亚九号”、油菜品种“NM88”、大葱品种“内葱三号”、蘑菇品种“蒙猴头菇1号”、牧草品种“牧科草木樨1号”等12个新品种;示范推广了“秸秆留茬覆盖免少耕农田地力恢复与丰产技术”、“测土施用改良剂修复盐碱地技术”、“甜菜膜下滴灌技术”、“农作物及蔬菜防控防治技术”等26项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7.2万亩,共获得经济效益1.47亿元。举办了25次现场观摩会,召开了96次技术培训会,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农牧民6000余人次,印刷各类蒙汉文宣传彩页及小册子1.8万余份,并通过互联网、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科技宣传40余次。

通过农综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快了农牧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促进了当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2016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杭锦后旗、四子王旗分别正式启动了农业与畜牧业“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县”工程,共同编制了五年合作规划,制定了2016年实施方案。一年来,院地两级科技人员通过辛勤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16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杭锦后旗——农业科技示范旗

重点建设了“河套灌区优势作物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园区”、“河套灌区中产田改造与高效示范园区”、“设施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园区”3个园区。完成了单种玉米一穴双株宽行扩距高产栽培、单种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农麦 2 号、农麦 4 号”小麦新品种套种晚播向日葵、测土施用土壤调理剂修复盐碱地、绿肥牧草修复盐碱地、辣椒“北星八号”开沟起垄高效栽培、优质高产加工番茄栽培、籽用西葫芦配套栽培、设施瓜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和主要农作物及蔬菜病虫草害防控等八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累计推广示范作物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47099亩,其中玉米4420亩、小麦13460亩、向日葵20631亩、盐碱地治理1180亩、甜椒1205亩、加工番茄331亩、籽用葫芦170亩、设施瓜菜332亩、病虫害防控5100亩。全年科技人员累计下乡1115天,共举技术培训会、现场观摩会54次,培训技术员和农民4303人次,发放技术手册、宣传单10496余份(册)。项目实施后累计增加经济效益415.2万元。

(二)四子王旗——畜牧业科技示范旗

从肉羊品种选育、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集成推广、养殖技术、生产模式、疫病早期防控、设施设备开发与推广、标准化牧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集成和示范推广。在肉羊品种选育和繁殖技术方面,重点在赛诺公司、山丹杜泊羊养殖合作社、尚泰合作社进行杜泊羊、杜蒙羊种羊选育;在苏尼特种羊公司、格日勒图雅合作社、神舟牧业合作社进行小尾戈壁羊选育。主推了肉羊标准化性能测定、遗传评估、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共选育了杜泊羊2085只、杜蒙羊3850只、小尾戈壁羊种母羊860只、短尾种公羊176只,胚胎移植黑头杜泊鲜胚1360只,人工授精杂交改良3万多只当地羊。在肉羊营养调控及育肥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母羊营养调控、羔羊放牧加补饲育肥技术、全舍饲育肥技术及矿物质营养补饲技术,推广辐射各类养殖经营主体肉羊2万只。实施期间,放牧+补饲育肥日增重提高58克,全期提高5.5公斤;在疾病防控方面,重点针对布鲁斯杆菌、肺炎、寄生虫、羊痘、大肠杆菌、梭菌、口蹄疫等疾病开展了早期防控和重点疾病筛查和治疗,完成了2300只羊布病监测、920只羊的肺结核检疫、13次应急诊治560只羊肺炎、羔羊大肠杆菌和梭菌感染,开展了6000头份羊肺炎支原体二价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评价,制定并形成了舍饲半舍饲全年繁育和疾病防控年历。全年累计下乡人数1113人次,开展了集中大型会议培训3次,现场观摩会2次,现场培训49次,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220人,内蒙古农牧频道,四子王旗电视台进行了三次专访。项目实施后共获经济效益971.22万元。

通过科技培训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农牧民不仅提高了生产与养殖技术,同时掌握了提高种养效益的方法,从而使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不断深入,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实施效果显著,为实现“院地共建”五年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流合作

东北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启动

东北三省一区五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吉林省农科院、辽宁省农科院)组成的“东北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于2017年2月14日在吉林长春市启动。由农业部立项资助“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的重大专项“东北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6年启动,设置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工业化和基质化5个方面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内容,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承担“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项研究。

人才培养

一、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张辉研究员被授予 “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根据内政字[2016]219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奖人员的通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果推广处处长张辉研究员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张辉同志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现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果推广处处长,二级研究员,国家胡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胡麻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63”攻关、自治区等各类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轮回选择法选育出的丰产、优质、抗病胡麻新品种“轮选1号”、“轮选2号”、“内亚九号”,均通过了国家鉴定。 这些品种已成为我区胡麻主推品种并在山西、宁夏、张家口等胡麻主产区推广。选育出的加工专用白色种皮胡麻新品种“内亚六号”,解决了加工企业对加工专用品种的需求。同时与企业联合研发出了目前国内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亚麻保健产品,被誉为“草原上的深海鱼油”。取得的研究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1项。“亚麻不育系及杂交种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并颁布地方标准5项,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专著三部,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突贡专家、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首席”、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二、王勇等4人获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人社发[2017]4号“关于公布我区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王勇研究员、白全江研究员、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振江研究员和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李志明研究员4人获批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