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总第4期)

【字体:

科研推广动态

1、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2016年全院工作会议胜利召开

2016年3月23日-24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隆重召开了2016年度全院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和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和自治区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全院的工作,研究分析“十三五”农牧业科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了2016年的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工作成绩显著。审(认)定农作物和牧草新品种61个,比“十一五”(30个)增长103%;发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60项,获得国家专利38项,比“十一五”分别增长了20倍和12.6倍;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20项,获奖层次有很大提高;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29篇,比“十一五”增长了19%,尤其是SCI、EI等高层次论文数增加了2.3倍。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全院成果转化推广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累计达到7623万元,比“十一五”(1685万元)增长了4.5倍;在全区66个旗县建立了70个科研成果示范点,比“十一五”末增加了40余个;示范推广作物新品种28个,新技术80余项,累计示范推广辐射面积达2700万亩,比“十一五”末(20个、30余项、1000余万亩)分别增长了40%、160%和170%。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增强,科研经费增加,全院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2016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科学谋划全院“十三五”工作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自治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任务,积极适应创新理念,加强科研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加强成果转化;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2、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强筋类小麦新品种“巴丰5号”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独立主持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巴丰5号’选育与推广应用”成果,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巴丰5号”是该院在广泛征集、鉴定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品种间杂交选育出的强筋类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自治区审定命名,2009年国家审定命名。

“巴丰5号”品质达到了国家强筋小麦标准,主要指标优于当地的主打品种“永良4号”,其中粗蛋白(干基)含量15.38%,高于“永良4号”一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10.9min,较“永良4号”长2-3min。经内蒙区试、国家区试(区域试验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西北5省区17个点次)和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量455.1公斤,较“永良4号”增产5%以上。经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巴丰5号”对叶锈病免疫、高抗条锈病,较“永良4号”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籽粒黑胚率高等缺点,优势突出,已成为巴彦淖尔市近年小麦推荐推广的优良品种,为兆丰粮食种业的优质高端面粉销售提供了优质原粮,为巴彦淖尔市发展优质强筋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持。

3、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启动“内蒙古农牧场动物福利研究”

2016年3月末,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启动了“内蒙古农牧场动物福利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全国省级农科院中第一家率先开展以“基于动物福利要求的牛羊规模化养殖场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专项研究。项目将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农牧场动物福利研究理念技术,研究牛羊规模化养殖场饲养、运输、屠宰加工环节的动物福利问题,推广符合人道主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的福利养殖模式,培育有内蒙古特色农牧场动物福利健康养殖实验示范基地,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牛羊福利养殖生产体系。项目研究将深入挖掘内蒙古畜牧业生产中的独特规律,在世界范围内对牛羊动物福利研究进行创新性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使国际国内资源本土化,提高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经济活力。

4、自治区农牧业科研机构选育的一批农作物和食用菌新品种审(认)定发布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批农作物和食用菌新品种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发布。其中包括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的6个食用菌品种、1个向日葵品种、1个甜菜品种、1个大豆品种和1个油菜品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2个玉米品种、1个小麦品种、1个向日葵品种;赤峰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4个高粱品种、2个向日葵品种、1个玉米品种和1个谷子品种;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2个高粱品种、1个谷子品种;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1个大豆品种。

5、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自治区确立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战略定位,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产业在全国的特殊优势产业地位,为了充分挖掘向日葵产业优势,发展地区经济,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4月21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邀请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7位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思路清晰,框架完整,内容全面,数据详实,符合自治区向日葵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要求,同意通过评审。

该项目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组成课题组。经过近一年的资料收集,到全国部分向日葵种植产区、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与相关专家和推广部门技术人员的反复论证、交流与沟通,于 2015年5月完成规划初稿。规划初稿经向部分向日葵主要种植省区和自治区专家及部分盟市技术人员征求意见后,于2015年11月完成规划终稿。

交流合作

1、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杭锦后旗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启动

2016年4月27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杭锦后旗人民政府“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正式启动。双方在前期充分调研、交流的基础上,决定要尽快完善科技示范旗五年发展规划;要进一步整合院、市、旗的科技资源和力量,推动杭锦后旗农牧业科技再上新台阶,让院地共建的科技示范旗成为引领河套灌区乃至中国北方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示范基地。通过搭建院地合作平台,在“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政府和杭锦后旗政府将联合投入资金2500万元,每年建设3个典型的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每年扶持和引导2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辐射带动1万户农民掌握科技示范新技术,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设施与露地瓜菜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肉牛、奶牛高效饲养繁育与饲养技术等10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为当地农牧业持续增产增效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到“十三五”末,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15%;使农牧业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比同类地区高10%以上,处于巴彦淖尔市领先地位,进入自治区乃至全国先进行列;要建成农牧并举、结构合理、生产方式先进的中国北方同类生态区农牧业科技示范样板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引领旗;总结一套可复制的农业科技示范建设方案,为全区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2016年,是“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成立的第五年。五年来,双方充分利用“中匈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平台,以项目为依托,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确保中心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人才合作培养,互派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派遣优秀年轻科技人员作为访问学者,学习对方先进技术。

2016年1月11日—13日,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匈中心”的平台作用,交流中匈科技合作经验,加强中方项目单位间的协作,总结2015年工作,谋划2016年工作,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在呼和浩特市组织召开了“中国—匈牙利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工作会议。2016年4月20日—22日,为了扩大宣传,展示中匈科技合作成果,加快引进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办、山西省农科院承办,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仁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召开了日光温室甜樱桃丰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并举行了中匈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心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樱桃种植基地授牌仪式。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农业部、内蒙古科技厅、内蒙古农牧业厅、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及中国农科院、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农科院的专家参加了工作会议和现场观摩会。“中匈中心”工作会议与现场观摩会的召开,为今后中匈农业科技合作工作的继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加强了中匈双方科技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提高了各省院项目间合作的积极性,积极推动了中匈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才培养

心系“舌尖上的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姚一萍所长一席谈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姚一萍研究员,2016年3月1日至14日,在北京出席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这是驻内蒙古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姚一萍连续4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姚委员最关心的问题是 “三农”问题,她将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在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相关问题上,尤其关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姚委员通过几年的连续提案,呼吁应在国家层面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管理立法工作,实现依法管理、依法建设和依法使用。明确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标准和使用规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耕地;强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应集中力量,统筹实施包括提高土壤肥力、排除障碍因素、提高抗灾能力与改善环境条件在内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会议期间,姚一萍委员做客人民网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就“舌尖上的安全”与网民进行了交流,并围绕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管应加强过程管控和风险评估研究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