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总第18期)

【字体:

 

科研推广动态       

1、2018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成绩喜人

2018年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完成试验任务12项,包括马铃薯优质品种联合筛选、化肥农药适用量及绿色增效肥料联合筛选、优质安全综合生产技术集成等研究。在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内、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间、产业体系外,与多名岗位专家、试验站、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合作开展多项试验研究。

在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方面  加快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进程,2018年引进国家马铃薯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2万余份家系材料,60份高代品系,引进北方学院尹江教授25份高代品系开展合作育种,力求2~3年选育出适宜乌兰察布市种植的优质、多抗、高产马铃薯自主当家新品种。

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方面  通过合理施用化肥,适量增施有机肥、菌肥、腐殖酸肥,减少农药用量等方式开展马铃薯块茎品质提升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试验。

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  在5个示范旗县10个示范基地广泛开展试验示范。调运种子20万kg,示范面积合计930亩,示范效果好,增产30%以上。

在支撑政府决策方面  试验站站长作为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提出的“关于将马铃薯(包括蔬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纳入国家补贴范围”的提案、“关于恳请自治区对乌兰察布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给予支持”的提案、“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提案已被采纳。协助市委组织部举办三期全市马铃薯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团队成员先后赴云南省、贵州省、中国农业大学、恩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企业观摩交流。

2、2018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成绩可观

2018年试验站紧紧围绕育种和种质资源筛选区、引种及主栽品种展示区、水肥调控试验区、耕作模式调控试验区、药剂试验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全年共安排燕麦、荞麦试验31项,自行设计试验9项。开展异地品种筛选工作,展示燕麦系列品种74个、荞麦系列品种20个。开展燕麦新品种的选育、启动燕麦南繁育种基地建设项目、与乌兰察布市草原站联合开展“大麦复种燕麦”试验示范、协助内蒙古塞主粮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燕麦化妆品及燕麦洗涤产品研发5种。此外,积极与蒙古国、加拿大等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优势特色作物育种材料引进、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交流。

2018年,在试验站组织促推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开展共建誉名“中国燕麦之都”。

在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方面  引领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扶贫3项,发展协同创新中心3处,组织申报燕麦专项课题2项,开展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项。目前依托试验站平台已建立2站、3个中心、4个科研基地、6个推广基地、18个试验示范区,这些科技平台的建设为提升试验站科技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  在5个示范旗县18个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示范展示。调运种子24624kg,示范面积3078亩,示范效果好,均增产11%以上。通过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辐射带动3万亩燕麦提高产量和品质,每亩增产30公斤,年可增产90万公斤,按每公斤2.8元计算,可为农民增收252万元。

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  申报并得批复“京蒙对口帮扶--乌兰察布2018年燕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分别在4个旗县开展6500亩燕麦良繁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涉及贫困村9个,贫困人口1117人,项目年产出优质燕麦良种1300吨,年收益可达325万元;协调企业在11个乡镇开展燕麦订单收购、反租倒包、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协作、就业带动、土地流转等。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方式,发展订单20万亩,涉及农户10000多户。整合自然资源和政府扶持资金,依托经营主体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

3、呼伦贝尔市畜牧科学研究所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进行三河牛育种

三河牛是呼伦贝尔市优良的地方乳肉兼用牛品种。为了进一步加强三河牛选育,提高三河牛育种效率,降低育种成本,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呼伦贝尔市畜牧科学研究所主持实施2018年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示范《三河牛种群保护和繁育技术推广》项目,联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全基因组选择在三河牛育种中的推广应用工作。 

全基因组选择是一种新兴育种技术,育种值精度高、世代间隔短,在欧美国家的奶牛育种中广泛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又称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即通过性状测定获得全基因组育种值, 结合该个体所携带的分子标记, 计算出每一个分子标记所对应染色体片段的育种值大小, 然后再对所要选择的个体进行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进行选育。对三河牛进行全基因组选择,可大幅度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加快三河牛的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体系的快速建立。

2018年12月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科研团队在呼伦贝尔市进行了三河牛种公牛和核心母牛全基因组选育采样工作,正在开展后续研究。

交流合作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加入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

2019年1月3日~5日,在兰州市甘肃省农科院召开的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常任主席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被联盟吸纳为新成员并成为理事单位。

2016年6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告成立,由西北五省(区)农林科研院所共同发起。西北五省(区)同处我国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其自然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重大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为凝聚西北五省(区)农业科教力量、加强协同创新搭建起了平台。联盟吸收区域内相关科研、教学、转化、示范科技力量加入,接受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指导。该联盟旨在以西北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为基础,增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西北五省(区)在自然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加入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加强与西北五省(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作,共享科技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和“三农三牧”事业发展。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