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6期(总第17期)

【字体:

 

交流合作

1、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乌兰浩特市成功举行

10月1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兴安盟行政公署主办,兴安盟科学技术局、兴安盟农牧业局、兴安盟博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乌兰浩特举行,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不辞辛苦来到兴安盟出席开幕仪式。

开幕式上,宣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批复文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为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兴安盟大米”为“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并颁发了“2018十大好吃米饭”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为兴安盟颁发了“案例研究基地”证书。

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在致辞时说,借助袁隆平院士团队技术力量和科研优势,必将有效激活革命老区兴安盟农牧业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研发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极大地提升“兴安盟大米”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与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深入合作,也将显著提升兴安盟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层次,提高全盟农牧业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全盟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天,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同时,还要引进更多的科研团队,拓展研究多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农林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和草原人民一道“种好中国粮食、端稳中国饭碗”,让兴安盟“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的名气更响、牌子更亮。

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兴安盟行署、博川集团等专家、领导分别就进一步推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侧重不同方面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今年8月,兴安盟行署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湖南博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三方合作签约仪式,就兴安盟盐碱荒漠化土地修复治理及土壤质量提升,打造耐盐碱水稻全产业链,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等达成共识,决定共建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盐碱荒漠化土地高效利用研究中心。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兴安盟,将帮助兴安盟引进我国最新培育成功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世界领先的水稻种植、盐碱地改良技术,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发展高产杂交水稻,力争在三年之内实现全盟水稻亩产增收100公斤,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实验站”落户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2018年9月14日,“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实验站”揭牌仪式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四子王基地举行。四子王站点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首批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观测实验站,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申报,经农业农村部审核批准设立。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四子王观测实验站的设立对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数据的观测、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水平,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我区农牧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将提供有效保障。

3、乌兰察布市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第二期马铃薯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

由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主办,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二期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技术骨干培训班于2018年11月2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顺利开班。来自乌兰察布市农牧、科教系统,各旗、县和马铃薯龙头企业的49名马铃薯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了培训。其中,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八名马铃薯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全面提高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相关产业技术骨干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引领产业支撑计划项目奖补的相关要求进行此次培训工作。特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7位资深马铃薯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马铃薯加工、以及马铃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结合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从多方面高屋建瓴、多层次抽丝剥茧。课程采用专家授课、小组讨论和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

参加培训的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使大家不仅增加了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的知识,也对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农产品的品牌打造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大家表示,在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在马铃薯产业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科研推广动态      

1、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帮扶黄土村成效显著

2015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要求,对兴和县民族团结乡黄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立足自身科技优势,通过科技进行扶贫。一是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二是通过培训培养乡土人才,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帮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2018年6月末, 兴和县县委授予中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结对帮扶先进基层党组织。

通过项目支撑建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推广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和新型栽培模式,实现农作物增产、提质增效,通过科技帮扶,带动农民脱贫

四年来围绕当地马铃薯、燕麦、胡麻、向日葵、玉米等主导产业,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把科技推广项目落实到黄土村,共安排农综开发科技推广项目3项,财政科技推广项目3项,良种良法科技推广项目1项在黄土村实施,项目资金50万元。

四年来累计在核心区示范农作物燕麦、胡麻、玉米、葵花新品种8个,示范新品种面积730多亩。累计落实“甜菜高产优质高效纸筒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向日葵全覆膜垄沟集雨抗旱技术”、 “榨汁玉米覆膜垄沟集雨抗旱技术示范”、“马铃薯测土施肥及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玉米缓释肥料施用技术”等新技术示范面积1430亩。示范田亩增产幅度15.0%—32.7%,技术辐射田增产5.1%—17.0%,亩均增收116元,累计增收92.35万元,按黄土村1291人计,人均增收715元。通过示范,四年技术辐射服务达8000多亩,黄土村及周边村燕麦品种及亚麻品种几乎全部为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品种,基本达到优良品种全覆盖。其他农业新技术覆盖度达到60%以上。

2018年尽管前期干旱,示范田同前三年相比产量有所降低,但同一般田相比增产优势仍较明显。示范田亩增产幅度12.1%—15.6%,技术辐射田增产5.3%—11.6%,亩均增收92元,累计增收20.5万元。

开展实用农牧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脱贫能力

四年来,根据调研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技术需求,在春季组织动物营养、兽医、畜牧、植保、土肥、食用菌、甜菜、燕麦、亚麻、谷子专家16名,在民族团结乡举办了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4次,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农牧民共计396人次,现场发放技术手册、挂册、小册子、明白纸等科技资料2500余份。通过技术培训,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并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成为了种、养能手和带动脱贫生力军。

派驻技术专家进行跟踪技术服务,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脱贫能力

四年来,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针对黄土村主栽作物莜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和胡麻等种植技术和主要养殖业养羊、养牛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在农牧业生产关键时期,21次累计派出专业人员62人次进行驻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圈入舍进行跟踪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实施肉羊品种改良,推广杂交同期发情技术,实现养羊业增产、提质、省工增效。

针对当地缺少种公羊和散养放牧导致的肉羊自然发情随时交配,产羔率和成活率低,误工误时现象,推广肉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

发放农用物资,助力黄土村脱贫

2015—2018年,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为黄土村无偿赠与价值20多万元的春播物资,其中良种4500公斤,各种肥料50吨,地膜300公斤,全覆膜播种机1台,除草剂2箱等。

与当地有关部门合力帮扶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帮扶工作人员与兴和县水务局、中心校、团结乡乡政府负责黄土村帮扶的干部密切协作,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帮扶。2016年贫困户62户140人,目前贫困户19户51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帮扶效果显著。

2、“内蒙古第二届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技能竞赛”圆满完成竞赛任务

2018年10月19日—10月25日,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集中展示宣传自治区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同时为明年参加国家技能竞赛总决赛选拔优秀选手,由自治区农牧业厅、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承办的“内蒙古第二届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技能竞赛”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聚焦农业农村部“农业质量年”行动和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对我区质量兴农兴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宣传、再展示。竞赛活动由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考试两部分构成。

刘楠、包世俊、陈晓媛三名同志分别获得农畜水产品3个组别的第一名,将为这三位同志申报明年的“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每个组别的前三名将获得“全区技术能手”称号;皇金龙等31名选手获得优秀选手奖;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分别获团体一、二、三等奖,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分别获优秀组织奖。

人才建设

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十四名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2018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

2017年,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引进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研究员和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任长忠研究员,组建了“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和“燕麦栽培与品种繁育院士专家工作站”。针对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燕麦品种、品质提升增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科研攻关,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引领和助推马铃薯和燕麦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新引进的1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充实到驻村扶贫、人事、马铃薯、燕麦、胡麻等课题组,为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先后招聘本科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23人,在单位科研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