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期(总第16期)

【字体:

 

   交流合作

    1、2018年全区农牧业科研院(所)长会议在巴彦淖尔市召开

    2018年8月24日-25日,由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办、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全区农牧业科研院(所)长会议”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召开。巴彦淖尔市、自治区农牧业厅有关领导,巴彦淖尔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领导和院属各单位负责人,全区12个盟市农牧业科研院(所)负责人共9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科研成果和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2个盟市农牧业科研院所及内蒙古河套小麦产业化研究院结合本单位农牧业科研发展实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为主线,结合全区农牧业科研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认清形势,开拓创新,积极做好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主题讲话。他指出,当前,农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农牧业科研院所和农牧业科技工作者,既需要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创新主线不动摇,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解决由于内外变化而引起的新问题,研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制,不断提升为现代农牧业建设和农村发展提供支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凝聚全区农牧业科研院所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我区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做了总结讲话,传达了在甘肃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学会领导工作委员会2018年年会的主要精神,就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协同创新提出意见。他强调:全区农牧业科研院所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协同创新的思路和重点;强化项目争取和平台建设,加强成果转移转化;加强联合,资源共享,着力推进创新联盟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领军人才培养;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和农牧业智库建设。有效增强农牧业科研院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产业兴旺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2、巴彦淖尔市农科院与广东海洋大学达成耐盐水稻科技合作意向

    2018年8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大会”上,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了耐盐水稻—海红香米的品种及技术引进合作意向。

    广州海洋大学海水稻研究团队培育的海红香稻,是耐盐、抗倒伏、高产、优质的海水稻新品种,可以在中度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为0.60%)正常生长,已在广东湛江地区滩涂地进行了规模化种植,亩产量300公斤左右。海红香稻属于优质稻米,具有独特的芋香气味,米粒红色软质,富含花青素、6-磷酸肌醇、膳食纤维等保健功能因子,目前市场价格20元/斤,可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化经营。

    根据合作协议,由广东海洋大学提供海红香稻及其他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品种,并进行技术指导,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盐碱试验地并进行具体的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双方共同构建巴彦淖尔地区盐碱地水稻生产及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有效修复和改善巴彦淖尔地区盐碱地,提高种植效益。此项举措对于促进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推广动态

    1、包头市农科院为农牧业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期,包头市首次大面积引种的红薯面临收获。2018年,包头市南星公司与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包头地区首次大面积引种红薯,包括从广东、山东、台湾等地共引进的“龙薯9号”等8个红薯品种,种植面积200多亩,薯形优良,亩产保守估计可达5000斤。

    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在马铃薯组培、栽培方面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研究试验红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栽培技术等,促成了此次引种成功。此次红薯大面积成功引种,为包头市沿黄沙土地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挖掘了一个新的农业增长点,对丰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带动产业扶贫,具有积极意义,具备了辐射带动内蒙古西部地区红薯规模种植的潜力。

    此外,在包头市农垦集团“共享农庄”的建设运营过程中,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在蔬菜品种选择、土壤检测、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等方面全程提供了技术咨询和帮扶,使农庄生产出种类繁多、绿色健康的优质的农产品,深受客户欢迎。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自治区首次应用取得成功

    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华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是该项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次应用。2018年9月中旬有关专家对示范情况考察显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包头地区表现良好,在玉米保持平均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多收大豆约150公斤,技术优势明显,产出高、抗风险、可持续利用率高,示范效果显著,应用试验取得成功。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研究形成的一项创新型栽培方法,拥有独立的3大核心技术:“选、扩、缩”,即“选配良种,扩大玉米宽行和玉米行与大豆行的间距,适当缩小玉米和大豆株距”。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推广,可实现玉米平均亩产600-80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00-150公斤,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包头市农科院玉米研究团队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过程中与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团队积极对接,提供地区土壤、气候、种植结构等农情信息,共同完成试验播种工作,合作开展了密度选择、玉米和大豆品种筛选等相关试验工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包头市的落地示范及后期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295455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295644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